李可染的艺术风貌,既不同于张大千的瑰丽,也不同于傅抱石的奇纵,在近现代画坛的最一线画家中,他是不折不扣的苦学派,是最勤勉、最下苦功的,甚至没有之一。他的成功经历更接近普罗大众、更加励志,而即便是大名已享、门庭若市,依然以“白发学童”自居,这种探索精神着实值得今人敬仰、学习。
李可染又因为在最一线画家中年齿偏小,因此留下了众多的著述、图册,为后人认知、了解李可染的艺术提供了许多便利,更重要的是,为收藏李可染的作品提供了许多可靠的资料与证据。本次诚轩秋拍释出的数件李可染精品,涵盖山水、人物、牧牛、书法各种题材,且多为来源清晰、传承有序之作,值得关注。
Lot412 李可染(1907-1989) 春雨江南
立轴 设色纸本
题识:春雨江南图。可染。钤印:可染、李
出版:《名家翰墨·第4期·李可染专号》第98页,(香港)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,1990年5月
《名家翰墨·第26期·李可染山水画特集》第111页,(香港)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,1992年3月
著录:《艺术大师·李可染》第138页,古吴轩出版社,1999年6月
纪录:苏富比(微博)香港“叶义医生收藏专场”,1984年11月21日,编号139
68×45 cm。 约2.8平尺
RMB: 4,000,000-5,000,000
不论是刚进入书画收藏领域的新人,还是已经对李可染有系统研究的藏家,这一件《春雨江南》都是极具性价比的选择。首先,它带有两次可靠出版和一次著录,1984年苏富比叶义医生专场释出,来源清晰可靠;另外画面非常漂亮,色泽亮丽,品相完好,很适宜张挂。
拍品出版物
而对于藏家来说,春雨江南这个题材是李可染爱好者不容错过的,因为春雨江南是李可染艺术追求的集中体现。他从1950年代一直画到1980年代末,反复描绘,不断探索,足见他对这个题材的热爱。
拍品局部
可贵者胆、所要者魂是李可染一生的艺术追求,将传统中国画进行革新是胆,对江南水乡的深切眷恋是魂,这是李可染酷爱这一题材的主观动因;从客观技法来看,积墨法的使用、构图的满密、留白的穿插、强烈的色泽对比无不彰显出画家高超的笔墨技法。这一幅创作于1970年代末期的《春雨江南》,无疑是李可染艺术盛期的佳作。
Lot413 李可染 人字瀑
镜心 设色纸本
1954年作
题识:人字瀑。可染。钤印:可染、有君堂
展览:“李可染、张仃、罗铭水墨写生画展览会”,北京北海公园悦心殿,1954年9月,并著录于该展览简册,编号36
出版:《荣宝斋·总第35期》第42页,中国美术出版总社,2005年7月
《诚轩拍卖十周年精品图录》第143页,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,2015年11月
著录:《二十世纪中国画家研究丛书·李可染》第132页,杨柳青画社,1995年11月
《世纪可染·纪念李可染诞辰一百周年·文献集》第170至171页,吉林美术出版社,2007年10月
《李可染的世界·写生篇·千难一易》第262页,广西美术出版社,2012年7月
纪录:北京诚轩,2009年11月24日,编号608
53.5×40.2 cm。 约1.9平尺
RMB: 2,000,000-2,800,000
李可染参加1954年北海展览的作品中,在市场露面的屈指可数,遑论《人字瀑》画面满密精细,堪称李氏写生作品之代表,着实不容错过。
拍品出版物
李可染1954年的江南写生,是他对主动变革中国画思想的践行之旅,若要理解李可染对写生的追求,就要理解建国之初的画坛风气,在1950年代初,中国画处在一片质疑声中,盛行的虚无主义认为中国画不能适应新的时代,认为中国画缺乏表现力,中国画家也纷纷被打入冷宫,正值壮年的李可染不安于这种逆境,写生便是他寻求的突破点。
1954年“李可染、张仃、罗铭水墨写生画展览会”简册,编号36即为本幅